謝謝同學們的參與,或許之後的同學會我們都可以在這舉辦喔!

2011同學會

2011同學會
SunnyHouse桑尼浩斯

2008年2月29日 星期五

中華民國第23屆版印年畫--吉鼠迎春年畫特展

中華民國第23屆版印年畫--吉鼠迎春年畫特展

2008.01.26 ~ 2008.03.23
地點:國立台灣美術館 A2展覽室



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電話:(04)23723552



  年畫,顧名思義是過年所張貼的圖畫。中國過年貼畫,起源甚早,原為新年前夕掛上桃木、張貼神荼、鬱壘或老虎的畫像,以求驅邪逐魔,鎮宅平安。墨筆手繪的桃符年畫可說是年畫的最早形式,隨著雕版印刷與造紙技術的發展,年畫逐漸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。
  至北宋,雕版印刷的年畫出現,桃符也就逐漸用紙張代替。日後繼福壽康寧的小說戲曲題材出現,年畫意味趨於新年節慶、家居裝飾,內容日漸擴及日常生活倫理、歡樂吉慶、忠孝節義等,使得年畫兼具了驅邪避凶、納福迎祥、裝飾與文化教育等多元功用。
  明代,木刻版畫已經普遍的流行於民間。到了清代,各地區年畫的製作,極為普遍蓬勃。其中產量多、銷路遠、影響大,具有濃厚地方風味的,當推河北天津的楊柳青、江蘇蘇州的桃花塢和山東濰縣的楊家埠為代表。
  台灣早期年畫樸拙單純,但有一種獨特的地方風味。由於先民渡海來台,披荊斬棘,對神明寄託極深,故年畫反映出的宗教意味很濃,且多以神像為主流。
  年畫的內容題材廣泛且豐富,可謂「巧畫士農工商,妙繪財神菩薩,盡收天下大事,兼圖里巷所聞,略有:神佛仙官、寓意祈福、歲朝吉慶、仕女娃娃、民間傳說、風景花鳥、風俗時事、歷史故事、果報警世、戲曲小說、現實生活等。
  剪紙,又叫刻紙、窗花或剪畫。它是在紙上剪出來的畫(或叫花)。唐朝崔道融曾有「欲剪宜春字,春寒入剪刀」的詩句,可見剪紙技藝在當時社會已成為十分普遍的民間技藝。在過去農村社會裡,剪紙畫是過年不可少的裝飾,通常張貼在窗上,把它當作年畫來欣賞。它的色彩極為單純,而內容和形式的變化,卻是多采多姿,極富優美純樸的民族風格。
  年畫反映民間的審美意識,更提供研究民族藝術、民間藝術美學的最佳資料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為喚起國人重視年俗,提倡優良文化藝術,從75年開始辦理「版印年畫徵選活動」,別具有意義,也得到藝術工作者的支持與共同參與,創作出蘊涵傳統民族精神,與因應現代生活需要的年畫作品;另一方面,近幾年來,有些藝術家已經對這種充滿民族風格的年畫或剪紙藝術,加以重視,從中吸取創作的靈感或加以研究、創新,或與其它藝術類型相互融合,發展成一種新形式的藝術創作。
  此次特展所展出的作品,呈現特有傳統民俗、歡樂年節並兼具避邪祈福功能之23屆版印年畫邀請、得獎及推薦作品,共72件。
  為推廣版印年畫藝術,特將本屆作品安排至「總統府文化台灣特展系列活動」中,在總統府一樓迴廊A1至A11展區展出,推介這項民間藝術給更多觀眾認識,同時在該展區還邀請藝術家吳耿禎先生的剪紙藝術創作以為對應,期能喚起社會大眾對民俗藝術的重視,從年畫中體驗出新美感,並為春節增添大吉大利的氛圍。

0 意見: